黔ICP备16002991号(www.gzdk111.cn)
主办单位: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
地址: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171号(贵州省地质科技园5号楼) 邮编:550081
联系电话:0851-84842205 传真:0851-84842205 邮箱:gzdksjy@163.com
气象台说,全省气温将持续走低,低温雨雪天气即将到来。
然后,在寒风中,地质队员却没有放缓脚步。无论是致力地灾防治的工作者,还是重点项目的建设者,无论是努力寻找能源的钻探工人,还是为青山绿水美容的生态卫士……野外的他们没有因为漫天飞舞的雪花、刺骨的寒风而怯步,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为了一份责任与担当,诠释着自己的职业角色。
在地灾防治一线就有这样三位女同志,她们是母亲、是妻子、是女儿,但在此刻,她们更是勇于担当的巾帼先锋!她们在风雨中肆意绽放,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一份责任,用无私的大爱织牢地灾防治“安全网”,被亲切的称为“三朵金花”。
李玉兰,“小兵”有大志
作为贵州大学在读博士,在队里是个“宝”,她却主动请缨“下放最基层锻炼”,一下还是条件最艰苦的习水。重点调查区域404平方公里!地灾排查的重点是调查,只能靠双脚来完成。
作为一名女地质队员,李玉兰在野外调查从来不搞特殊,有时候在悬崖峭壁,有时候在河流小溪,艰苦的工作环境,却从来没有让她退缩过。
黄森,磨砺有“绽放”
“她经常带技术员到村子里,给大家介绍崩塌、滑坡、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,教我们遇到险情如何逃生,除了给村干部上课,还入户到村民家里发放地灾宣传资料。”箐口村村主任刘天忠说,而刘天忠口说的她,就是地灾防治中心黄森。
2009年,化学专业毕业的她选择来到地质队,安排在实验室工作,一次送样化验,男同事一句玩笑话,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。
“我们的野外地质可不是你们小姑娘能干的”,这句话深深刺激着天生要强的她,半路出家的她利用休息刻苦专研,2014年取得了地质工程硕士学位,当拿到证书时她高兴的蹦了起来。
从此野外工作便与她形影不离,这一干就是6年,崇山峻岭、深沟险谷、蚊虫叮咬,严寒酷暑早已家常便饭;上得高山,下得深谷,坡坡坎坎,陡陡弯弯,轻松脚下踩成为了基本技能。
在这6年里,昔日青涩的女孩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项目技术负责,她出色完成了多项省、市级地调、地灾、地热项目。
在今天,她依然坚守在余庆560平方公里的地灾一线,以山川荒野为伴,谱写下一曲曲精彩的人生篇章。
胡玉凤,平凡有“出彩”
“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”,“双行桃树下,抚背复谁怜?”谁不愿同爱人闲庭漫步,耳鬓厮磨?谁不愿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?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,默默地守护着祖国的山川江河,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,这就是地质队员。
胡玉凤,长期工作在地灾防治一线的地质队员,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爱人从事环境工程评估的工作,经常出差在外,两人聚少离多,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顾。
周围的亲朋好友知道后,纷纷来劝她调岗位,换工作,望着儿子期盼的目光,她有些犹豫,紧紧抱了抱儿子,选择奔赴地灾排查任务中去,她无法割舍自己所热爱的事业。
回望这些年,胡玉凤有对家人的愧疚,却从来没有对工作的后悔。她说:“当我知道我们编制地灾防治方案政府采用,会保护更多人时,就会很有成就感”。
她把对家人的牵挂,对生活的热爱全部投入到工作中,这不,在观山湖区重点调查区域30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她又开始了新的征途。
“‘三朵金花’是我们地灾防治团队的优秀代表!”大队地灾设计中心主任谢朝贵介绍说,“冬季雨雪天气偏多,我们抽调经验丰富、业务能力卓越的地质队员组成工作组,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加强地灾排查力度”
李玉兰、黄森、胡玉凤,还有无数为我们守卫的奉献者,在生活中她们是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、是爱人心头那点朱砂痣、是儿女依靠的撑天树;在工作中,她们坚守在1271平方公里土地保一方平安,是为地质灾害防治献出自己力量的最美地矿人!
友情链接: